對“農殘快檢”也要“體檢”
發布日期:2016-05-13 15:36????來源:中國化工儀器網
蔬菜和水產品,這是市民一日三餐都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因而,其是否存在有農藥殘存超標的問題,能否保證健康、安全食用,這自然也成為了人們普遍關注的一件頭等大事。長期以來,市民要甄別某類蔬菜和水產品的質量,通常也只是靠眼看、鼻聞、手摸,由此得出的結果往往是大概加估計,既不科學,更不準確。由此來看,珠江市食藥監局在前期試點工作的基礎上,擬從7月開始,對全市農貿市場蔬菜、水產品和其它主要經營種類開展快速檢測工作,這是對食品安全工作實施科學監管的又一項重大措施,令消費者“舌尖上的安全”又多了一道保險。
不過,“農殘快檢”雖然具有成本低、操作簡單、效率高等方面的特點,但最終能不能達到人們所預期的效果,正所謂事在人為,關鍵,還是要看是誰在做這件事情。我們知道,“農殘快檢”盡管看起來方便快捷,但對操作流程的具體要求卻非常嚴格,比如取多少樣本,配備多少試劑分量,用于檢測的水質是否干凈,農藥浸泡多長時間才能溶解,凡此等等,都要經過精確的考量,任何一個環節的細小疏忽,都會令“農殘快檢”流于形式。尤其是,“農殘快檢”通常都是委托第三方檢測機構進行,那么,這個“第三方”會不會出于對人力、財力成本或其它方面的考慮,而在檢測過程中偷工減料走過場?這也是需要警惕的。
前不久,新華網就曾披露了這樣一個案例,在山東濟南,雖然不少菜市場都設置了蔬菜農殘檢測室,但很多檢測室,要么當天沿用的是以前的檢測結果,要么就是以缺藥水、缺專業人員為由,使快檢室徒有其名,被市民諷喻為“不開門就能出檢測結果”。另據媒體報道,天津對基層蔬菜生產基地或園區的農藥殘留檢測室建設實行財政補貼,并將是否擁有合格的農藥殘留檢測室列為市區級蔬菜生產基地或園區的入門條件,但一些蔬菜生產基地或園區獲得認證后,檢測室就因疏于管理成了擺設,只是在上級部門來檢測時才開門啟動應付一下。這樣的檢測室,又如何能保證市民“菜籃子”的安全?
有鑒于此,主管部門在推行“農殘快檢”這項工作時,尤需突出監管職能,對“農殘快檢”本身也要進行經常性“體檢”。不僅要督促各責任單位在人員、設備、資金等方面嚴格按照規定要求切實落實到位,更要結合常規手段和網絡技術,對快檢檢測過程實施實時監控和科學監管,對減少檢測數量、藏匿隱瞞不合格檢測結果、在檢測數據上弄虛作假等違規行為,一經發現必須嚴肅處理,并視情節對違規責任單位或個人予以公開曝光,以此來引導公眾放心消費,倒逼市場經營者加強自律,真正使“農殘快檢”在食品安全監督工作中發揮應有作用。
天津蘭博實驗儀器設備有限公司關注食品安全問題